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总结曹县电商发展模式为特色鲜明的“一核两翼”电商发展模式:“一核”即以农民为核心,由广大农民依托本地传统的乡村产业进行创业和就业;“两翼”即一为电商平台赋能,提供低门槛创业平台,辅以各项功能和服务,二为服务型政府,县委、县政府根据创业者的需要,为电商从业者提供各种贴心服务,助推电商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向区域化、集群化蓬勃发展。
特别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在曹县落地和实施以来,进一步推动了曹县电商新业态的发展,在农产品上行、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打造、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方面,实现了产业升级、模式再造,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电商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的“曹县模式”。
2021上半年,曹县网络销售额突破192亿元。淘宝村发展到151个、淘宝镇17个,曹县淘宝村实现了镇级全覆盖,是山东省首个镇级全覆盖的县。继续保持全国第二“超大型淘宝村集群”称号。曹县被国务院评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典型县”,列入了“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名单”,成为“全国十大电商发展典型县”之一;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功入选“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居全国第45位。
曹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被国内专家誉为可复制的“曹县模式”,离不开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六项措施:
措施一:政府强力推动,搭建顶层架构。
一是成立机构。率先在全市成立县政府直属公益事业单位——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全县电子商务的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同时,成立曹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二是出台文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和《曹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等文件,进一步健全了农村电商政策支撑体系。三是成立专班。为促进电商企业的发展,培育电商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和企业家,成立了“电商龙头企业工作专班”,县长任组长,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系统各单位为成员单位,结对帮扶,针电商企业发展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专人对接、上门服务。四是顶层设计。聘请国内知名电商专家南开大学王金杰教授、浙江大学郭红东教授来曹县挂职副县长。成立了“曹县电商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来自商务部电子商务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电商专家学者组成,在顶层设计上为曹县电商发展出谋划策,促进曹县电商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助推曹县走在全国电子商务发展前列。
措施二:政府奠定基石,拓展发展空间。
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做好“招引培挖”四篇文章。“招”,就是招优秀人才。通过借助产业发展,招聘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到曹县从事电商产业,目前全县有博士3人、硕士近百人、大学生近万人。“引”,就是引凤筑“曹”。依托返乡创业服务站,累计吸引了5万人返乡创业,带动35万人从事电商行业。“培”,培训人才、培育人才。2020年共组织培训269期,共计10264人次,新孵化个体网商数达1004家。“挖”,通过开展各种评选活动,深入挖掘曹县本地的特色电商人才、直播达人。
在土地(空间)方面,重点抓好“园区、光纤、道路、电网”四个基础设施配套。一是着力加强园区建设。投资50亿元,打造占地6000余亩的“e裳小镇”电商产业园区、大集镇淘宝产业园、木制品电商产业园等6大园区,引导电商企业向园区聚集,带动并孵化电商企业达1000家。二是实施“宽带进村”工程。投资1700余万元,对全县807个行政村进行光纤改造,将农村宽带从2M提升到100M,宽带用户达26万户,在山东省实现了第一批村村互联网宽带的全覆盖。三是率先为淘宝村新修道路100余公里,改善提升农村公路400余公里。
在做好物流服务方面,积极引进物流公司,降低县域物流成本。引导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物流服务体系资源互补,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镇村建立快递物流配送点,解决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电商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30余家快递物流公司在27个镇(街)建有311处快递收发中心,快递揽收点达到5000余个。全县电商快递物流包裹量连续三年增速超过40%。在2020年,整合圆通、申通、中通、百世汇通、韵达等物流公司,建成了4万平方米的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并投入运营,引进了溪鸟一体化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储存立体化、装卸机械化、分拣电子化”,大大提高了快递收发效率,快递成本也得到了进一步下降,快递物流价格和济南、郑州等省会城市持平。
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方面,为打破传统贷款流程长、时间久的困局,在曹县政府协调下,县域内各大银行支行从2017年开始推出“电商贷”“农担贷”“店铺贷”等30余种贷款产品,还在2018年与网商银行签署《“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截至6月底,网商银行在曹县已累计放款93.34亿元,服务人群36.13万,单个个体电商户贷款额度达152万元,为全国最大个体电商户贷款额度。去年疫情期间共有6000多家淘宝商户通过网商银行申请无接触贷款1.03亿元,极大助推了曹县电商的发展。
措施三:利用平台资源,培育本地平台。
争取平台资源,做好商家入驻及资源支持。曹县有“中国木艺之都”的美誉,木制品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木制品制造出口基地,占全国全年同类产品跨境电商销售额的12%。伴随着曹县电商裂变式的发展,2018年8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对接阿里巴巴集团,整合各方资源,创建了全国唯一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曹县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25人的专业服务团队为曹县木制品跨境企业提供专业出口营销推广服务。2020年4月,曹县还引进了山东省县域首家亚马逊跨境电商运营中心——亚马逊跨境电商(曹县)运营中心,弥补了曹县在B2C方面的不足,亚马逊跨境电商(曹县)运营中心运营以来已有77家电商企业成功入驻,示范效应明显。其中曹县宇光工艺品有限公司入驻亚马逊跨境电商后,在去年疫情期间销量不降反增,是前年同期销量的3倍,日销售额达到30万美元。2018年上半年,在京东平台申请“中国特产·曹县馆”,助推农产品上行;在后疫情和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大势下,通过考察调研,2021年5月份,县政府与国美集团旗下真快乐电商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真快乐平台将从百亿补贴中专项拨取5亿资金,为曹县电商企业进行流量导入和商品补贴,通过打造曹县汉服特色馆,举办线上曹县汉服节专场系列活动,力争为曹县电商企业额外贡献50亿交易额。
挖掘培育本地平台,扶植本地电商服务企业成长。先后培育出曹县科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曹县顶商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菏泽森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三个亿级服务平台。
措施四:跟紧市场发展步伐,建设十大直播基地。
紧紧围绕木制品、农副产品、表演服饰、汉服四大产业集群,依托抖音、快手、淘直播等新销售模式,争取流量、坑位等支持,深挖直播经济,在全县规划建设十大电商直播基地,进一步拓宽商家销售渠道,助力电商发展。2020年,阿里巴巴在山东启动“村播计划2.0”,在全省设立9家淘宝直播村播学院,9月11日为“曹县淘宝直播村播学院”进行授牌。目前,已建成了九大各具特色的直播基地,在全县形成点上带动、面上开花的新局面,为曹县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本地电商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从而进一步推进曹县电商向规模化发展。
措施五:强化宣传发动,营造发展氛围。
本地媒体宣传。曹县电商起源于草根创业,但仅仅依靠群众的口口相传是远远不够的,该县利用了主媒体和自媒体、短视频等新手段,让电商带头人的事迹人人皆知,让电商发展的美好前景人人了解。
上级媒体宣传。该县借助上级媒体,在更高的层面宣传电商,吸引投资和人才。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新京报、大公报、英国国家电视台、德国电视台等国内外多家媒体对曹县电商进行了多次采访和报道。部分电商带头人的事迹还通过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登上热搜,一度成为热搜第一名。2020年11月,曹县受邀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并分享曹县电商发展经验。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曹县电商《搭上“数字快车”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新闻报道。
举办论坛活动。承办了“第五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第二届全国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阿里巴巴数据赋能新乡村论坛”、“第三届全国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淘宝村转型与升级发展论坛”。连续举办了三届荷花节—电商节。为进一步推广曹县电商品牌,提升曹县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按照“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的工作思路,每年举办“曹县电商节”,并组织多类大赛、演出服走秀等一系列活动,让县域电商氛围更加浓厚,使更多的电商人拥有了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措施六:增添核心产品价值,推动品牌迭代升级。
建品牌、树文化、联动乡村文旅,推动曹县电商品牌化、规模化持续向好发展。县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电商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开通“绿色通道”。先后组织13批次400余名企业家到深圳、杭州等地学习培训。目前,电商企业注册品牌达500个,其中3个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7个商标成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如,为推动曹县汉服产业发展,联合曹县科凡网络、博士创业团队及百家汉服生产企业联合打造了鲁西南首家汉服体验馆。为助力曹县农特产品上行,启用了“曹献优品”县域电商公共区域品牌,并在曹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建设万亩荷塘电商生态园,发展成为电商+乡村文旅综合体,实现了电商+农产品的品牌有效赋值。同时还打造了“木制品产业集群”“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有效助推了传统企业向电商转型,电商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本版部分照片为资料片)
监制:张培生 策划:郭登奎
组稿:臧 宾 郑和升 王晓新 王嘉琪